“村超”摇篮!足球在榕江古州二小“时尚”了80年

2023-08-24 14:35:40 来源: 腾讯网

“跑起来,不要停!”


【资料图】

七月的榕江县城,热浪滚滚。这个暑假的每天早上8点,榕江古州镇第二小学的足球场上都会活跃着一群稚嫩的身影,她们在这座榕江“最古老”的足球场上尽情奔跑。

“我们榕江足球的火种是两所大学带来的。”榕江县教育和科技局退休干部(78岁的老球员)赵光和介绍,1940年初,为躲避战乱,国立贵州师范学校从贵阳市青岩镇迁到榕江,在今古州二小建校办学。1944年,广西大学也迁入榕江,借用今古州二小学生宿舍作临时校舍。

训练场上的孩子

古州二小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国立贵州师范学校。古州二小体育师资较强,体育教学活动颇具特色,学校将课堂教学与体育训练相结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体操和足球人才。

“今年的‘村超’有将近200人是从我们学校走出的。”谈及当下火爆的“村超”,古州二小足球教练王长杰略显自豪地点点头。

近八十年的足球始终是“时尚运动”

2011年,古州二小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体操)学校”称号,2015年古州二小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称号。

办学条件今非昔比。在20世纪40年代,由于条件有限,国立贵州师范学校和广西大学两所高校共用一个运动场。大学生们经常在操场上开展足球比赛,足球这项“新颖”的运动很快便吸引了附近居住的群众前来围观。

1965年榕江县男子足球队

“以前大家都没见过足球,看到那么多人抢一个球,还以为是在打架。”赵光和介绍,当年信息闭塞,榕江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足球这项运动。通过大学生们的介绍才逐渐了解这是和篮球一样的体育运动,区别是篮球用手拍,足球是用脚踢。

在外来大学生的带领下,榕江本地的青年逐渐参与进来。你邀我,我叫他,随着时光的流动,上场踢球的人越来越多,踢足球也成为当时榕江的一种“时尚运动”。

二小运动场校友墙

“那时候也没有其他娱乐项目,我们学生吃饭完就约着踢踢球,为了不把鞋踢坏,大家甚至光脚上场。”回想起当年踢球岁月,赵光和不禁感叹。

虽说条件有限,但榕江人对足球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当年的榕江县城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找工作不愁,就要学会踢足球”,它完美诠释了榕江人民对足球的热爱。

1965年,榕江县男子足球队参加黔东南州足球比赛,获得冠军。这一胜利消息无疑是让榕江足球的火苗燃得更旺,从20世纪70年代,榕江多次筹办县级、州(市)级足球比赛,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足球认识了榕江。也是在那时候,足球的种子在榕江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榕江人自此爱上了足球。

如今,榕江已建造了14块标准足球场,几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足球队,全县38.5万人中,接近5万人会踢足球。

“孩子们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足球”

拼抢、传球、过人、射门……

7月29日,贵州“村超”决赛前2个小时,榕江古州镇第二小学和榕江车民小学两所学校的女足小将们为现场数万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表演赛。古州二小的孩子们凭借着熟练的配合和丰富的经验以2∶1逆风翻盘,锁定胜局。

村超赛场上的二小球员

今年55岁的王长杰,已经在古州二小担任了32年的足球教师。几乎每一个从二小走出去的学生都认识这位身材微胖、嗓音浑厚的足球教练。

“1982年以前,县里相对标准的足球场就只有二小这块,全县各类足球比赛几乎都集中在此。”王长杰告诉记者,得于“地利”优势,二小的孩子们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足球,古州二小也成为了黔东南最早一批普及校园足球的学校之一。

王长杰为队员们打气

没有专业的场地,却有一群热爱的人。球门是木头做的,场地中的线也是石灰粉临时撒画,草坪只有春天才有。一到秋季下雨,学生在泥泞的球场上踢下来,就是一个个“小泥人”。

“如今条件好了,从以前几个人凑钱买一个球到现场人手一个球。”王长杰介绍,古州二小非常重视足球人才的培养,全校2854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爱好足球,足球教练也从1名增加到6名。

颠球、运球、绕桩……伴随着朝阳,运动场上百余名足球小将不断地练习着。随着榕江足球氛围日渐火热,这个暑假,越来越多的孩子申请入队训练,11岁的杨坤月就是其中之一。

“我每天6点就起床,6点40分准时到学校参加训练,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代表学校参加比赛。”杨坤月表示,自从在学校足球场上看到师姐们在球场上的豪迈英姿,她就立志要进入学校女子足球队,每天练习跑步,最终在上学期的选拔中成功入选。

在古州二小,像杨坤月这样孩子还有许多。足球的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追梦少年参与进来,也正是有了这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才为榕江足球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班班有球队,人人爱踢球”

以体艺为媒介,搭建学生成长桥梁。“双减”出台以来,古州二小打造了24个特色社团,从文、体、艺全方面满足学生各类需求。为使“体教融合”更深入,古州二小因地制宜开设相关校本课程,将学生分为低、中、高3个层次分别进行教学。

“班班有球队,人人爱踢球。”针对足球,古州二小还组建了以班、级、校为单位的3级梯队的球赛机制,并且还组织队员们开展晨练、寒暑假集中训练,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传统体育的魅力。“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球队,不论技术好坏,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运动氛围十足。”古州二小副校长石涛说。

有球队,有比赛;有竞争,有成长。古州二小还举办全员运动会、体育大课间足球操、校园足球赛等活动,做到“月月有比赛,季季有赛事”,坚持练赛结合。近年来,古州二小足球队多次在省、州、县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崭露头角。

“请进来”也要“走出去”。古州二小副校长吴泰碧介绍,近年来,随着校园足球兴起,古州二小省内省外体育竞技交流也频繁起来,除了省里、州里的比赛以外,二小每学期都会带着孩子们出去见见世面,同时,其他地方的足球队伍也会来到榕江相互交流,学生在交流中拓宽了视野,在比赛中得以成长。

多元发展,双赛道奔跑。除了足球,体操也是古州二小的另一大名片,1963年古州二小始办少儿体操队,几十年来,先后向省体操队、蹦床队等输送27名男女运动员,有5名运动员进入国家队,有8名运动员荣获了“国家健将级运动员”称号。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体育改变了自身命运,通过体育走出了大山。

“今后,我们将继续把体育教学做精做实,厚植体育文化沃土,不断发挥学校特色,丰富体育活动,让每一名孩子都能实现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吴泰碧说。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记者 李政林 潘晓飞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