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都遵循立长不立幼原则,为何会这样?

2023-06-24 02:21:40 来源: 篮球小刘


(资料图片)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皇位的继承一般都是“立长不立幼”原则,这是到底为什么呢?为什么不采取“立贤”呢?都知道皇帝的后宫家里有“三千”,那皇帝的儿子一定也很多,其中肯定不乏文武双全、才德兼备的皇子,但不一定是嫡长子啊!对于国家来说把皇位传给这样的人肯定是最好的!所以很多时候皇位的继承人也不一定是“立长不立幼”。但是如果立嫡长子,就怕政权不能平稳过渡。

在夏朝的时候,实行的是禅让制,皇位继承者都是通过推荐,考察最后选出来的,选出来的领导者很得到大家的尊重,而从禹之后就开始了世袭制,皇位就在依旧人当中选,选人标准也变了,一旦没定好下一代合适人选,就很容易发生内乱。立长不立幼,往往能避免一些争夺,如果是选用“立贤不立长”,那就很容易形成互相争斗,兄弟之间自相残杀的局面,历史上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个“贤”也很难辨别的正确,一开始贤明不代表当上皇帝之后还能贤明,要是用立“贤”的方式冒险性很大,很难保证政权平稳的过渡。

一般情况下,嫡长子拥有的优越条件,要比其他皇子要多很多,首先出生比较早,阅历一定会相对多一点;嫡长子是夫妻之间的第一个孩子,父母都会对他用心很多;嫡长子还拥有着母系家族的强大势力,这样也容易令人信服;嫡长子的血统也更加高贵纯正,这在古代是非常被重视的东西。

其实虽然原则上古代皇帝都遵循着立长不立幼的原则,但是嫡长子被废太子的也大有人在,其他皇子上位的也有很多。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原则,最终谁能夺得皇位还是得凭自身的实力。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