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大一新生”的容貌焦虑,怎么化解?

2023-08-30 13:22:55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准大一新生”的容貌焦虑,怎么化解?

眼下,各大学即将迎来开学季。对于“准大一新生”来说,开启大学的全新模式,无疑是令人期待的。但同时,面对与高中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更为自主的生活安排、未来前途的不确定性等方方面面,很多人也难免迷茫、焦虑。据报道,容貌焦虑,是很多准大一新生们的普遍心结。

所谓容貌焦虑,是指人对自己的长相或身材不满意,而产生的焦虑或苦恼情绪。大一新生成为集中爆发容貌焦虑的群体有其特定原因。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大家普遍穿着朴素,很多学校要求学生在校必须穿校服,奇装异服、佩戴首饰、化妆多会被明令禁止,这些要求甚至细化到了男生、女生的头发该留多长。而且,在升学压力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之下,学生们一心奔着考上大学的目标而努力,爱美、追求美的本性,主动或被动地被压制了。但成为准大学生后,这种本能很容易被激活。

十几二十岁的年纪,希望自己以美丽、时尚、个性的形象,出现在新校园和新同学面前,害怕被打上“土”“老气”等标签,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这或许有部分虚荣心作祟,但更多的,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年轻人希望在学习能力之外,能发掘并向外部展现更多魅力,希望摆脱“我只会学习,别的什么都不会”“学生就该人人一个样”的同质化刻板印象,像成年人一样,去更多地决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自我发展、自我负责。这也是一个人进步和走向成熟的过程。

所以,对于准大一新生的容貌焦虑,不必过分担心,认为这是年轻人只追求外表、忽视个人品格和能力提升的一种“肤浅”的表现,更不必急着给予负面评价。应当看到他们容貌焦虑背后主体意识的苏醒,以及想“变成更好的自己”的上进心。不妨把他们渴望变美的心情,看作是其成年后的第一次自我尝试,是打破以往家长、老师包办一切后自我迈出的勇敢一步。更理性从容地看待他们的成长,也是社会更包容、多元化的一个生动注脚。

当然,对年轻人容貌焦虑的理解,也要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认为每名学生都要学会化妆、穿衣打扮、拍“有氛围感”的照片晒在社交媒体上,化身精致的时尚达人;更要避免对美的标准的唯一化、极端化走向。近些年来,每到暑假,“准大学生扎堆割双眼皮”之类的新闻都不少,人们也逐渐习以为常;为了成为“BM女孩”过度减肥,为了拥有“精灵耳”盲目医美,也逐渐有年轻化趋势,这其中不乏出现一些医疗事故而引发的悲剧。

有必要提醒,年轻人进行“变美”操作要选择正规机构,要避免给自身带来安全健康隐患。更要明白的是,社会包容年轻人追求美,更提倡每个人追求自我认同的美,而非千篇一律的美。须知,美从来没有固定模板,更没有唯一标准,“白瘦幼”不是美的代名词。美没有优劣之分,但应该有价值取向的先后之别,比如以健康打底,以平衡好学业和生活为要。在此基础上,精致是美,朴素也是美;追求精心扮靓外表没错,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业和社会实践活动上也是值得尊重的选择。各有所好、各得其所、各有所乐,才是大学校园该有的人文风景和文明社会多元价值观、尊重个体发展应该有的样子。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个体情绪和诉求很容易被聚焦、放大、强化,这也是如今的准大一新生容貌焦虑更易引发关注的一个客观原因。面对现实,堵不如疏。作为即将与新生们亲密接触、朝夕相处的大学,可以更有所作为,比如开设相关公选课,或者通过学生社团等方式,教会学生们如何认识美、什么是变美的正确方式方法。这样既化解了他们的容貌焦虑,满足了其实际需求,也避免他们被一些不良信息误导。值得欣慰的是,已经有一些高校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相关课程不仅受到女生追捧,还吸引了很多“精致男孩”,甚至出现“课难抢”的火爆局面。这对高校扩大供给、优化课程设置,都是一种提醒。(汪灿)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