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演出中触摸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2023-08-03 12:37:0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从上大学开始,我就喜欢上了看演出。话剧、摇滚乐、戏曲……所有与现场演出有关的艺术形式、文化表达,都对我有莫大的吸引力。我跟随着这些演出点亮一个个城市坐标,也在不同的Livehouse(小型室内演出场馆)、剧院间辗转,体会其风格的迥异,感受着专属于每个城市的独特气质。

在北京时,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去愚公移山酒吧看演出。段祺瑞执政府旧址的大门旁,藏着一个小小的红色角门,没有门头、没有标识,一不小心就会错过。逼仄的演出场地,就藏在这灰瓦青砖下。中场休息时,大家大汗淋漓地倚着门口的石狮子闲谈。躁动的摇滚乐,与充满历史感的建筑相碰撞,这是独属于北京的“气场”。散场后,去隔壁北新桥来一碗卤煮,这四九城里的一夜才算熨帖。作为一名现场演出爱好者,北京对我的吸引力,就是钟鼓楼下的Mao,是雍和宫旁的School,也是到正乙祠古戏楼看京剧,去湖广会馆听相声。


(资料图)

偶尔,我也会去上海看演出。听新年音乐会,选择上海总不会出错,这里有充足的场馆、专业的乐团与恰如其分的氛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这些演出现场,有着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同类演出的老年人比例。他们往往谨慎地选择偏正式的着装,人手一份节目单,珍重地对待每一场演出,“老克勒”的腔调在其间氤氲。当然这里也不缺少亚文化狂欢,育音堂、万代南梦宫等Livehouse,近年来崛起的各种脱口秀开放麦……上海以其包容性,接纳、承载着蓬勃发展的各类现场演出。

在所有的现场表演形式中,我一度不太喜欢音乐节。一是觉得一整天的露天“拉练”太辛苦,二是每支乐队的演出时间太短,不够过瘾。在音乐节上,我很难遇到完全符合心意的演出阵容,“性价比”不高。再加上音乐节场地往往安排在城市的郊区,来去都过于车马劳顿。

前不久,朋友们去了一趟威海的音乐节。他们对这场夏日海滩音乐节的描述,让我的想法产生了改变:夕阳下,面对海天之间的晚霞,阵阵海风吹拂在脸上,平复了一天的燥热。此时,台上的万晓利用低沉而舒缓的声音唱起《鸟语》,人声、鸟语声、口琴声在无垠的沙滩上盘旋升起。在参加音乐节之余,他们还饶有趣味地探索了威海,并惊喜地发现这座城市有着干净的海、秀丽的山,不会踩雷的美食。

这时我意识到,音乐节更像是一座城市的邀请函。在全国多地扎堆办音乐节的当下,城市应当强化本土优势,让人们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

在我的演出打卡之旅中,苏州是一座绕不开的城市。我曾无数次向朋友们热情“安利”苏州昆曲传习所的实景版《游园惊梦》,这绝对是我人生中看过最美好的“景色”之一。坐在传统的苏州园林中,夜风习习,看“杜丽娘”迤逦遄行在亭台楼阁之中。一颦一笑皆有情,即使听不懂吴语,也不难感受到其中真切的感情。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传统曲艺的魅力,苏州昆剧院几乎每周末都安排了折子戏专场,演出情节轻松易懂的昆曲选段,以亲民票价吸引人们走入剧场。近年来,“到苏州听评弹”成为一种新的风尚。年轻人之所以不远千里,跑到苏州小小的茶馆里听吴侬软语,是因为在这里能感受到一种充满松弛感的惬意,体会到“小桥流水、浅吟低唱”的城市气质。

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我总是会顺手搜一下当地近期的演出。可惜的是,很多城市的演出日历上,只有一些全国巡演的剧目,缺乏地方特色。我想,要让一座城市的文化“活”起来,不妨充分利用现场演出的形式,基于自身传统,打造出更有特色的文化集群。

据我观察,自己所生活的城市青岛,就是一座拥有鲜明朋克气质的城市。这里有着丰富的城市冲浪点,有富有本土特色的朋克酒吧,也聚集了一批优秀的朋克乐队到此定期演出。在我看来,“朋克”完全可以成为青岛的鲜明标志,并以此为主基调,串联起这里的众多文化特质。

现场演出就像是流动在城市肌肤之下的一条条血脉,虽表面未显,却能带来脉搏的跃动;现场演出,也如一汪充满青春力量的活水,让一座城市永焕光彩、保持生机。

于欢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