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扛起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做好示范
2023-06-16 16:41:40 来源: 中国食品报网
程进军 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1978年安徽省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序幕。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在安徽省率先启动,催生了终结农业税这一历史性变革。作为农业大省和产粮大省,我们更要积极探索,主动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努力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做好示范。
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困境
(资料图)
(一)土地等资源约束导致粮食总供给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18亿亩耕地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但大豆、玉米等饲料粮还需大量进口。从供给侧看,我国城镇化发展所需建设用地与粮食用地矛盾将愈发突出;受全球极端天气、粮食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影响,国家粮食进口面临很大风险。从需求侧看,城乡居民对粮食的需求由“满足口粮供给”向提供营养丰富的“肉蛋奶”类产品升级。如果满足人民“吃得好”的需求,饲料作物完全由我国自己保证,据测算至少还需要增加耕地5-10亿亩。由此可见,我国粮食安全的根基仍不牢固,面临的国际国内潜在风险隐患仍然巨大。
(二)低水平农业现代化制约了粮食作物大幅增产,国家粮食安全得不到有力保障
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依托资本、石油与科技完成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现为高度良种化、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迅猛发展,但由于投入不足、农村能源缺乏、农业科技水平低等因素,导致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依靠科技手段和大规模现代设施农业来实现粮食及饲料作物大幅度增产的目标也难以达到。此外,我国粮食加工行业科技贡献率不足40%,在粮食仓储保存、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各环节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较低,“藏粮于技”的文章没有做足做好,国家粮食安全得不到有力保障。
(三)农村人口空心化挑战国家粮食安全,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随着城镇化水平加快,农村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流入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明显减少,劳动力质量下降,老龄化严重,出现人口空心化加剧的现象。在当前家庭式生产仍占主导地位的我国农业,人口空心化意味着劳动力缺失,许多地区农业生产重担落到老人、妇女甚至儿童肩上。他们不懂现代农业技术,仍使用最原始的耕作方法,当水旱灾害来临,很难做出有效应对,不可避免地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也严重挑战了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集聚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有规划的实施,但农村人口空心化,导致人力资源短缺,农业生产无人顾及,农村乡土文化出现断层,乡村文明和谐难以维持等,给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带来较大阻碍。
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突破口,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国家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安徽省这样的粮食主产区应积极争取先行探索,大胆创新,为国家政策全面实施打好基础。
建议国家顶层设计在以下几方面给予关注和强化:
(一)落实大食物观,制定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国家方案
要落“大食物观”,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需求为目标,对我国城乡居民总体热量需求、营养结构、健康指标等作出科学测算和规划,拓展食物来源渠道,调整农业生产力布局,在保障粮食供给的前提下,同步抓好肉类、蔬菜、水产品、水果等的供应,促进粮食生产向健康、营养、丰富等多个方向发力,构建科学、多元的食物供给体系。
(二)优先完成农业现代化任务,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统筹谋划、有序推进,集中国家资本、科技、人才等有效资源,对我国农业进行一轮新型工业化改造,优先完成农业现代化任务,实现传统农业彻底转型。一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方式,培育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设施农业基地,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快培育粮食全产业链,统筹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三个能力建设,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的产业根基。三是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粮食储备与流通体系,构建更加多元的市场主体。
(三)深化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化解粮食安全的国际风险
2020年11月,东盟10国与中、日、韩等5国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为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平台。近年来,东盟国家对我国出口农产品连年增长,已有近1500种农产品、食品对华出口。要积极深化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以沿长江经济带省份的工业制成品与东盟国家粮食和初级产品进行大宗贸易,积极参与相关国家粮食物流和仓储设施建设,构建农业与粮食安全国际合作新格局,降低粮食进口过分依赖欧美国家的风险。要积极呼吁国家加快建设沿长江中下游重载货运铁路,与中欧班列西部通道在重庆相接,使华东、中部地区大量的工业制成品可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直达广西、广东贸易口岸,大大缩短中东部省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货运距离。
(四)壮大乡村振兴主体力量,打通城乡人才培养交流通道,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积聚人才
破解农村“空心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关键要充分发挥当地农民在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一要加快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推进“农业+”模式,不断拉长农村产业链,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二要制定吸引人才返乡留乡政策支持体系,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三要大力发展涉农涉粮高等职业院校,打通城乡人才培养交流通道,打造一批政治高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推进现代化农业准备人才。
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安徽省要再次勇当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探路先锋,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保障粮食安全
一是要做好规划,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大力推动设施农业建设;政府通过资金扶持引导农户或合作社建设高标准的冬暖棚、连栋温室等设施;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鼓励城市资本进入设施农业领域,通过“公司+基地”等形式,推动设施农业的规模化经营。二是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使蔬菜、肉、水果、粮食等鲜活农产品转化成更易储藏的加工产品,延长货架期。三是加快建设机械化、智能化的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构建产地仓+销地仓+中转仓的全链条物流体系。
(二)探索绿色低碳能源发展有效路径,在乡村振兴上做示范
道义和资源禀赋决定我国必须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进程中,完成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重任,而不可能走西方国家依赖化石能源的老路。我国近2000个县域经济体涵盖了超过7亿人口,贡献了2/5的国内生产总值,县域地区将为实现“3060”双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因此,探索县域乡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效路径,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一是探索依托全省54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屋顶光伏廊道,光伏廊道发电就近消纳(初步估算每年约发电200亿度),供沿途农业生产和乡村使用,余电并入国家电网,既节能减排,又降低农业用电成本,还增强了高速公路通勤能力。二是加强县域能源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协调,大力发展光伏、风能、沼气、生物质、垃圾发电等多种分布式能源,规模化发展县域新型储能,建设高灵活性新型县域电网。三是优化布局能源配套产业,强化产业链协作,推动县域乡村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成果转化,以持续稳定的绿色低碳能源供应保障乡村振兴。
(三)依托涉农涉粮高等职业院校,大力培养农村人才,努力守好“大国粮仓”
我国粮食行业的人才多半是来自国内涉农涉粮高等职业院校,这些院校具备农业粮食专业学科优势,在科学研究、应用技术、设备研发力量等方面也具备优势。安徽省75所高职院校中有17所涉农涉粮,其中省粮食工程职业学院是全国唯一的以粮食命名的高等院校。应充分依托这些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主动对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要求,进一步扩大农业、粮食类招生规模,大力培养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此外,依托涉农涉粮技师学院,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非学历教育,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努力为守好“大国粮仓”、端牢“中国饭碗”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初审:李松责任编辑:赵钰 审核:彭宗璐
标签: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 (2023-06-16)主动扛起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做好示范
- (2023-06-16)焦点热门:南宁首届新职业新模式职业技能赛,今天最后一天报名
- (2023-06-16)环球百事通!7月1日起 东营市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限调至31363元
- (2023-06-16)当前快报:XD新华百(600785)6月16日主力资金净买入62.33万元
- (2023-06-16)蛋仔派对周年庆感谢礼有哪些 2023周年庆感谢礼内容一览[多图] 环球要闻
- (2023-06-16)安米·菲利普斯
- (2023-06-16)前沿资讯!林氏木业新品“国潮真可椅”,引爆家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