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秘境演绎生态传奇

2023-08-23 21:53:45 来源: 广西日报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石山面积超80%,森林覆盖率98.75%,成为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


(资料图)

岩溶秘境演绎生态传奇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境。

保护区工作人员正在采集植物信息。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今年3月以来,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猕猴等多种野生动物的珍贵影像。此外,相机还拍到了斑林狸、野猪、帚尾豪猪、红腿长吻松鼠以及紫啸鸫等鸟类的野生动物活动身影。珍稀野生动物频现保护区,是我区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的有力见证。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貌以峰丛洼地、峰丛谷地为主,是我国喀斯特地区受溶蚀作用最强、地形起伏最破碎的地区。保护区内生境复杂,峰丛顶部多呈圆锥状,地下岩洞纵横交错,形同大大小小的“漏斗”,雨水很难储存在地面,多石少土缺水,以致生态极其脆弱,可戏称为“蛋壳上的森林”。如果生态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就非常困难。

2014年,木论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合作开始策划建设25公顷喀斯特森林监测大样地。该样地参照CTFS(美国热带森林中心)大样地建设与监测技术规范,为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20个样地之一,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喀斯特森林监测大样地。

在该样地洼地中心位置,建有一套Li7500通量观测系统,监测水汽通量和生物气象数据。同时,在通量塔上安装植物生长节律监测系统,监测植被物候变化。在样地内沿步道布置了151个种子雨/凋落物收集器(面积0.5平方米/个)和453个面积2米×2米的幼苗监测样方,长期监测凋落物和幼苗。在样地山顶、山腰和洼地安装了植物树干液流监测系统,开展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动态和植物耗水特征研究。按网格法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微生物生物量及细菌、真菌高通量测序,以开展喀斯特顶极群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空间异质性以及其维持机制的研究。

该样地建成以来,长期进行生物、土壤、气候等指标的监测,为环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增添了数据支持。截至目前,木论保护区内安装的120多台红外相机,已拍摄到包括林麝、白颈长尾雉、长尾扩嘴鸟在内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近40种。

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部,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共同构成了地球上同纬度地区唯一幸存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多年来,保护区与贵州跨省合作、开展联防巡护,共同守护这片跨境生态长廊,为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贡献了力量。

木论、茂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线长40多公里,为消除广西、贵州省区交界管护巡护盲区,2010年,茂兰、木论跨省区成立“贵州茂兰—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联防指挥部”,构建双边联防巡护合作机制,持续联合开展查处非法入界、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宣传等活动,提高了巡护覆盖面。

与此同时,木论保护区非常重视管护队伍培育,专门打造了一支43人的资源管护队伍,对保护区实行分片包干制管护,对管护队伍实施“基本工资+绩效奖励”的管理机制,有效提高了巡护效率和巡护质量。

茂兰、木论建立联防巡护机制13年来,每年不间断开展联防巡护、科研监测合作、党建联创等活动,巡护人数600多人次/年,巡护里程累计达到1200多公里。合作机制建立至今,木论保护区内没有发生火灾、偷盗、砍伐等刑事案件,有效维护两个保护区边界安全、保护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如今,木论保护区已成为众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然栖息地、生态乐园,以及物种基因库,物种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据统计,木论保护区野生维管束植物从成立之初的910种增加到现在的1735种,增加约48.6%,其中木论特有种16种;陆生脊椎动物从255种增加到367种,增加约30.5%;共有昆虫408种,兰科植物150种。保护区喀斯特石山面积超80%,森林覆盖率98.75%,形成百里森林,堪称自然界中生命的奇迹。2016年以来,该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获得了环保部等7部委局联合通报表扬,并获得“国家林草系统先进集体”等多个荣誉。

记者 王艳群 通讯员 蒋林林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